close
2011年 09月05日
【周承諺╱台北報導】綠屋頂種類多樣化,如何才能選擇最適合自家的型態?專家表示,台灣常見綠屋頂共有6種,最受大眾青睞是「單元盆缽型」與「蓄水型」,前者價格低廉,又可種植觀賞類或食用類植栽;後者則是有蓄水功能、防洪效能佳,適合有水患地區施行。
打造開心農場
6種常見的綠屋頂包括蓄水型、單元盆缽型、太陽能型、公共空間型、斜屋頂型及經濟型,台灣綠屋頂暨立體綠化協會理事長李有田表示,蓄水型施工會先在地上設置防水層,鋪上輕質土,栽種草皮。根據日本對於「蓄水型」綠屋頂統計,當暴雨來襲時,30%水分可被土壤吸收,剩餘70%雨水到達地面時間將延遲6~10分鐘,在水患盛行的區域施作,具防洪效果,每坪造價約6600元。
想在屋頂上體驗真實版「開心農場」,可以選擇「單元盆缽型」的綠屋頂型態,也可達到低碳效果。新北市低碳社區規劃師江育賢說,民眾可以從便宜的絲瓜種起,種子價格約10元左右,只要在四周架起棒球網,讓絲瓜藤蔓攀爬達遮蓋屋頂效能,且每坪花費約為770元,相當便宜。
落實防水工程
兩位專家也呼籲民眾在實施綠屋頂工程時,要注意屋頂的載重每平方公尺不得高於300公斤,別小看薄薄一層泥土,累積重量也是相當驚人,仔細計算泥土載重及落實防水工程,可避免造成室內漏水。
全站熱搜